,脸上是鲜少有的严肃,“我走得越困难,就越考验你。”
萧弘闻言顿时怔住了。
天干帝说不放心,怕是并非担心贺惜朝弄权,而是不放心他。
他的长子心性还并不稳,而感情用事最为致命。
他若真的为了贺惜朝拿太子府压人,不管不顾,做了跟萧铭萧奕一样的事,结果好与不好,最终贺惜朝依旧不会有好下场。
萧弘握紧拳头,眼里带着不甘,最终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问出同样的话:“那该怎么办,惜朝?”
贺惜朝没有回答,他抽出一个信封,从里面掏出一叠纸张,递给萧弘:“你看看。”
萧弘接过来,快速地翻了两页,面容有些古怪:“盐商?”
“嗯,你再仔细瞧瞧,看出些什么了吗?”
于是萧弘又重新细看起来,在他阅读的期间,贺惜朝说:“盐铁为朝廷管制,禁止私卖,可毕竟盐与铁不同,盐,不管人有多贫穷,身在何处,每日都是要吃的。只是由朝廷售卖,太过繁琐,人员复杂,所以便催生了盐引和盐商。盐的成本低又是垄断,凡是盐商个个富得流油,腰缠万贯。说来,论最赚钱的行业,就是盐商了。”
萧弘道:“盐商也在走私。”
贺惜朝点头:“当然,盐储存容易,又利于运输,可比瓷器茶叶之类的方便需多,特别是西域各国盐矿稀缺,走私出去价格能瞬间翻上好几倍,更加暴利。”他看萧弘已经将信收起来,不禁问道:“看完了,抓到重点了?”
萧弘皱了皱眉:“引窝每三年一换,今年这月到期,几天前已经重新开始卖了。”
贺惜朝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错。”
盐引是朝廷颁发的售卖许可,而引窝则是盐商前往盐场买盐的凭证。
盐引好得,引窝却难。
每一次朝廷更换,盐商们必然大力争抢,引窝极少,盐商们就是有钱都买不到,靠的还是那一层层的关系。
“这是谁给你的讯息?”萧弘问。
“我的二师侄。”
谢二?
对了,引窝是从户部发出去的,谢二自然清楚。
可是……
“惜朝,边贸跟盐商有什么关系?”萧弘问。
贺惜朝道:“你不是担心无人做这吃螃蟹的第一人吗,让盐商来如何?”
“因为引窝?”
贺惜朝点头:“茶,丝绸,瓷器……各个名录,都不像盐那样必须先向朝廷购买许可才能经营,所以若不是他们自己愿意,朝廷便强逼不了。可是盐商……”
贺惜朝神情一暗,嘴角微微泛起一抹冷笑:“他们若是不想走边贸,不想交那两成的税,可以,换个愿意的人来便是,得朝廷之利,为朝廷办事,谁能说个不字?贩盐三年,便可富甲一方,谁都知道盐乃暴利,眼红的人多了去了。”
他说着看向萧弘,眼中锋芒一露,带著志在必得:“你不是想要动用太子的身份吗?那就动吧,盐商们为了引窝已经在走动关系,我让二师侄暂时压住,不过凭他的身份是压不了多久。所以劳烦太子殿下出马,把引窝攥紧了,无论是谁也别想从你手中得到,拖一段时间自然就有聪明人来找我了。”
贺惜朝清清淡淡的话语中,那令萧弘万般抓狂,连帝王和阁老都想不出招来的难局,就这么轻易地被解决了。
他眼中的那抹自信,配着嘴边浅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犹如璀璨之星,让萧弘看得简直移不开眼睛,心脏砰砰砰直跳。
这样的惜朝,萧弘自问怎么能放开手?
绝对不可能啊!
为朝廷贩盐,其实没什么要求,只要资本雄厚,能付足够的窝价和引价,按理就能得到引窝和盐引。
只是为了方便朝廷管控,盐商的数量就有定额,引窝自然也就只有那么几张,这就意味着僧多粥少,有钱也买不到。
是以盐商的背后总有朝廷大员或者勋贵靠山,然而再怎么硬的关系,放到萧弘这个太子面前,就都不够看了。
若要弹劾太子以权谋私,可这些盐商试问哪一个没有卖过私盐,干过朝廷不允许的事,随便抽出一件,取消他们的盐商资格实在太容易。
“孤可没说不给盐商活路,着急什么?不过是听说求引窝的人太多,孤就下令让人好好再看看,挑出那些更诚实守信,奉公守法,遵循朝廷政令的商人,有错吗?”
“太子殿下忽然间管起盐科来,实在有些意外!”
“所以储君难当嘛,孤看见不管吧,愧为太子,瞧见了管吧,又嫌手太长,父皇,儿臣也太难了吧?”
萧弘这么一问,顿时朝臣都不说话了。
那弹劾之官在天干帝的目光下艰难地吞了口口水,额头汗津津。
萧弘一掸袖子,笑眯眯。
所以这引窝,该压还是得压。
太子之言,奉公守法,遵循朝廷政令,什么意思,渐渐的,有人回过味来了。
而万众瞩目的边贸讨论会议也就到了。
第270章 在商言商
此乃鸿胪寺驿馆外临时搭建的一处会场, 能同时容纳百余人入座,便是为了今日的会议准备。
门口设有签到人员和整整齐齐的皇城军, 以及宫中指派的禁军。
就这阵势,一般人真不敢造次。
来人通过指引到达签到处, 便有长桌后的鸿胪寺小吏问:“有邀请函吗?”
“有, 请看。”
这位蓄着胡子的小吏查看了邀请函一眼, 然后点点头, 将邀请函递了回去,接着又问:“籍贯、姓名、行业?”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些犹豫:“这是……”
“人数太多了,做个身份牌, 便于辨认。”那蓄着胡子的小吏脾气还挺好,笑着解释, “没别的意思, 请大可放心。”
“原来如此,我乃苏州程家之主,程茂,做着绸缎布匹生意。”一位髯须黑发的老爷拱手道。
“苏州、程茂、绸商。”
那胡子小吏重复了一声, 接着边上的同僚立刻执笔在一个折弯的木牌上写了什么, 然后递到了旁边等候的另一位年轻小吏手上。
“待会儿你们就可以跟着他进去了,地方有限, 每一家只能进去两位。”胡子小吏说着接着取出一份卷轴,快速地写明籍贯和行业,接着指着姓名那处说, “程老爷来签个名,然后就能进去吧。”
只有两个人,程家家主便只带了自己的儿子。
室内的布置参照后世的企业会议安排,一座一椅,并行而设,上面放着文房四宝和一盏茶,每隔一张桌子上还搁着一份系着抽绳的文卷。
那年轻小吏端着身份牌带着他们到了某个座位道:“两位来的最早,你们就坐这里吧,视野好。”
“多谢小哥。”程家主拱了拱手,而程家少爷不露声色地递上一个荷包,笑问,“敢问小哥,这位置有何讲究?”
那小吏收了下来,脸上笑容不免灿烂了一些:“这一片转为绸商而设,旁边那一片则是茶商,再远一些就是瓷器,后面的是盐商……反正都划定了区域。”
他将身份牌搁到了桌上,名字朝外:“大人们还没来,两位先稍坐一会儿喝喝茶。”
“多谢小哥。”
“无事,若要添水,唤一声便可。”
程家主闻言坐下来,不过他看着桌面上的文书,又扫了一眼别处,不禁面露疑惑。
这文书看着还挺厚,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那小吏瞧着他的目光于是介绍道:“此乃本次会议的说明,桌子上的都一样,每家一份,两位不妨可以先看看,待会儿讨论起来也能知道个方向。”
“这想得真是周到。”程家主赞叹了一声。
小吏笑了笑说:“都是大人的吩咐。”说完便下去了。
程少爷拿起面前的文卷,然后抽出绳子,开启来一看,发现里面居然还夹着十几张文书,整整齐齐地叠放,他随意地拿起一份,看了几眼,顿时惊讶地唤道:“爹,您看,这说的就是边贸细则啊!”
文卷的每一份篇幅有长有短,字迹统一并不大,不过分段添序之下,看得倒也不吃力。
只是令人震惊的是,太详细了。
最外面的一份名为《边境贸易一般流程示意及目录》,接下来还有……#思#兔#文#档#共#享#与#线#上#阅#读#
《边贸管理条约及权利和义务》
《交易货品描述和报关申请细则》
《出入境货品管理稽核细则和规定》
《通行许可证件分类及获取和使用描述》
《货品安全及保护责任和条例》
《货币统一及兑换注意事项》
《出入境关税的收取方式及说明》
《其他申诉和建议》
……
内容先不看,光每一份的标题就足够令人目瞪口呆。
程家主看到这十几份的纸张,震撼地良久说不出话来。
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这次想要与朝廷博弈,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没过多久,陆陆续续便有人被带进来送到指定的位置上,这个时段来人较多,都挤到了一处,不免遇上熟人。
“王兄今日来的挺早。”
“哟,方兄也来了,这位是闵家当家,做茶叶生意。”
“闵老爷,幸会幸会!”
都是有名的大商贾,哪怕不是同行,也有所耳闻。
平时大江南北不常见,百闻不如一见,如今齐聚一堂倒是能趁机介绍认识。
况且现在还早,主持这会议的官员也没到,正好先彼此说说话,看看能不能探些讯息。
“咦,程兄,你们在看什么?”
这边同为绸商,蜀地白家家主见到程家主一心扑在几张纸上,不禁纳闷道。
程家主闻言便抬起头:“原来是白兄,惭愧惭愧,在下方才太专注没有听见。”他抬起手,简单地告了罪。
白家主自然不怪罪,只是瞟向了那几张纸:“程兄这是……”
程家主叹道:“白兄,还是别忙着说话了,先看看桌上的这份细则吧,这位鸿胪寺卿,可当真了不得呀!”
他说着指了指白家主面前的文卷,然后坐下来,再次抬起了自己文书,与儿子一起一边看一边商论。而程少爷手里还拿着笔,听着父亲吩咐,往桌上准备好的空白纸张上摘录。
程家的丝绸生意做得极大,乃是百年老字号,自家便有成片的桑林养蚕,手底下织娘绣娘更是无数。
程记绸庄开遍大江南北,贡品之中多有他家的绸缎,很得贵人喜爱,甚至龙袍之中也有程记绸缎的料子。
这就意味着在绸商之中,颇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即使是其他行业,也对程家主很是尊敬。
他这个样子,令众人极为好奇,也顾不得寒暄交流,跟着坐下,打开面前桌上的文卷。
接着再也放不开了……
等后面的人被带进时,却发现屋内出奇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