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敢打破陈规的的确少见。一旦册封结束,太子地位虽崇高,可上头毕竟有皇上,退无可退,又进无可进。说来,想要稳稳当当坐到最后,比册封更是艰难,说步履维艰并不为过。惜朝,你们可想好该如何行事?”
“不朝上看,往下看,往远处看。上面是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是最强大的后盾,只有下面和远处才是他施展抱负,锐利进取的地方。”
贺惜朝说到这里,看了谢阁老一眼,嘴角一弯道:“越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越容易失去,我们从来不怕犯错。哪怕这次因为招录失败,也会有人帮忙收拾烂摊子的。”
这人自然只有当今皇帝陛下。
所以尽管知道萧弘想得太简单,会事与愿违,天干帝也没说什么。
凭萧弘那展现出来的坦荡,和那大胆无所畏惧的做事方式,天干帝在立他为太子的时候,就做好了随时替他善后的准备。
一旦操心成了习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之间便有了平衡。
萧弘的太子之位才会坐的稳稳当当。
谢阁老听此沉思半晌,之后便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只是道:“休宁来信了。”
贺惜朝微微一愣,有些惊讶,不过很快他便问:“这次间隔有些短了吧?我从江州回来的时候,就看了他送过来的讯息,说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任务,拿到了西域各国边贸的意向书,这才隔了一个月……”
“你自己看吧。”谢阁老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一封信。
已经拆了,贺惜朝直接取出来,快速看起来。
“他要回来了?”
“嗯。”
贺惜朝继续往下,接着眉间便皱起来:“匈奴知道了。”
“休宁就算再怎么暗中行事,穿梭往来各个王廷,有心人若想要打听,并不难。”
贺惜朝对于边关不算了解,他有些摸不准谢阁老的意思:“师侄说匈奴人最近出现在各国之中,其中还看到匈奴王子的身影,按照推算,这是两个月前的讯息,他特意送回来,是不是怀疑什么?”
“还记得老夫跟你提过,镇北王的事吗?”
“难不成……”贺惜朝大为吃惊,接着拧眉问道,“老师,镇北王府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形?”
第226章 镇北王府
镇北王姓宣, 是大齐唯一的异姓王,郡王爵位。
这完全是用军功和一条条年轻的宣家儿郎性命换来的。
镇北王乃天干帝登基后与匈奴最后一战时册封。
那时的战斗实在太惨烈, 听说血流漂杵,横尸遍地, 不管是大齐还是匈奴, 都死伤惨重, 而镇北王更是直接战死了好几个儿子。
战争结束时, 两方都只能选择修生养息,至此停战二十年之久,除了偶尔有小股骚扰边境,基本算是和平。
为了安慰英灵, 维持北边安定,天干帝便册封了镇北王爵, 以示朝廷对忠烈之士的嘉奖和安抚。
至此宣家犹如这爵位的名字一样这么多年一直镇守在大齐最北边, 将匈奴牢牢地隔绝在外,不让其侵犯大齐一丝一毫。
奇怪的是这种盘踞在边疆,牢牢把握着大齐强盛的镇北军,加上先帝时期几近二十多年不挪窝, 朝中居然没有听到一丝害怕其功高盖主, 有二心的话语。
一旦提起来似乎只有肃然起敬。
“我记得镇北王生了好几个儿子,那时候战死了多少个?”贺惜朝问。
“七个儿子, 战死了六个,只留下老六。”谢阁老说。
贺惜朝深吸了一口气,想起了杨家将。
“如今还活着几个?”
“没了, 三年前老六旧疾复发也没留下来。”
贺惜朝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是听说还留了一个小的吗?”
“那是个女娃娃,后来才有的掌珠。”谢阁老提起来有些沉重,他不禁叹息道,“这样的人家还是姑娘好,免得再上战场。”
贺惜朝不是想要性别歧视,可的确只有女人才能脱离战场厮杀的命运,可宣家未免也太悲壮了!
“宣家还有男丁吗?”
“有,不过年纪都太小,最大的孙辈估计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不顶用的。”说到这里,谢阁老叹了一声,“镇北王怕是难以镇北了。”
贺惜朝默然,说实话,他之前的目光一直停留在京城,边关的讯息就是想探听,可手上没人也无从下手。
如今就算有心培养势力,一时半会儿也派不上用场。
再者边关意味着兵权,太过敏[gǎn],天干帝若不说,萧弘也不好问,更不能插手。
“老师,镇北王如今大多?”
“六十有八。”
年纪是不算小,然而跟谢阁老相比却还算年轻,只是战场上下来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毛病,活不长久。
“那么……”贺惜朝压低了声音问了关键,“他还能撑多少?”
“三月前,皇上已经命太医暗中北上,前两日得了讯息,大概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说不好。”
这么突然?贺惜朝吃惊不已。
“皇上原本的意思是再等三五年,宣家的孙辈长大,便能顺利接任镇北王府,不过现在看来,已经等不到了。”谢阁老说着有感叹了一声,“镇北王的身体恶劣得比我们想象中要快。”
“匈奴是不是也得到讯息了,有暗中动作?”
谢阁老点头:“有密探回报,匈奴王廷各部族联络频繁,一应物资管理严苛,马匹已经不允许再走私进入大齐,甚至还向西域各国收购。”
“所以师侄能看到匈奴出现在西域。”
“就是如此。”
“皇上定然有安排吧?”
“已经下了多道密旨给西北几路边军,只是大齐修生养息多年,少有战事……”说到这里,谢阁老眉目间也是犯了难。
贺惜朝幽幽地说:“没有培养出可以接任的将领。”
谢阁老颔首:“正是。”
贺惜朝思索着:“那大概能与之相提的只有永宁侯府了,只是若大齐与匈奴得有一战,西域各国怕是蠢蠢欲动,西边也不得不防。”
“不错,可永宁侯已经逝世,府中的三位将军的威望还是差了一些,多事之秋啊!”
贺惜朝与谢阁老谈了许久,离开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不过他没有留下来用晚饭,因为萧弘还等着他。
说到萧弘,也不知道这小子发什么疯,心情时好时坏,眼里上一刻还带着浓浓的爱意,下一刻便是流露出了歉疚,矛盾地很。
贺惜朝并不迟钝,相反当确定了关系,这方面反而更加敏锐了些,萧弘的一点情绪变化他都感觉得到。
这人就是面对生死都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模样,什么时候犹犹豫豫过?
除了……他俩的事。
贺惜朝想到离去前他随口问的话,以及谢阁老的回答,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太子妃的人选皇上已经有了,应该是等到册封之后再指婚吧。”
“是谁?圣旨未下,老夫可不能随便说,不过你可以看看最近朝中谁的品级和职位忽然上升,家中又有相符的女儿,就能猜出一二了。”
……
贺惜朝下了马车,站在英王府的门前,忽然有些不想进去。
萧弘会这样,显然还没有想到好办法能够避免这场婚事。
喜欢他舍不得放开,可也害怕终究没有结果误了他,这才有了这样的矛盾。
在江州可以不去想,自欺欺人贪得当下欢乐,然而当回到京城,帝王提起来的时候,便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思 兔 文 档 共 享 与 线 上 阅 读
可悲哀的是贺惜朝也一样。
不会再有第二个青莲寺,也不能再用同样的理由拖延婚事。
他有些茫然,生死之间他们能毫不犹豫地为彼此付出生命,可却没有一条可以供他俩一起走下去的路。
“啊呀,惜朝少爷,您站在大门口做什么?”
小墩子听着门房来报,急匆匆地跑出来,看到贺惜朝杵在门口似乎在愣神,赶紧将人请进去。
“殿下都等急了,您要是再不回来,他得亲自去谢府寻人去。”
贺惜朝回过神,跟着小墩子走进英王府。
听到传话,晚膳就陆陆续续地摆上桌,等到贺惜朝到达花厅,便能吃到热乎的饭菜。
“谢阁老都说了什么,能聊一下午?”
待贺惜朝洗净了手,擦干,萧弘便摆了摆手,伺候的人都默默退下,小玄子跟小墩子最后出去带上了门。
“过来吃饭,饿了吧?”萧弘拉着他坐下,先盛了一碗汤放在贺惜朝的手里。
这天气是越来越冷了,一口暖汤下肚,整个人都舒畅了起来。
贺惜朝瞧着萧弘关切的目光,心中一叹,便将那些纠结怨艾放到一边,慢慢地将谢阁老所说地转述给他。
萧弘皱眉:“可父皇没对我提起过。”
贺惜朝道:“北境之事毕竟重中之重,皇上亲自过问,就是内阁也只有老师知道确切的讯息,泄露出去怕是要引起朝廷动荡了。”
“可瞒不了多久的,匈奴人狼子野心,他们也就怕镇北王,他要是没了,定是再无顾忌,撕毁合约大举侵犯。”萧弘说着眉宇间露出一丝忧虑。
贺惜朝点头:“幸好如今已经算是入冬,北方气候极为寒冷,行军不便,匈奴一般不会挑这个时候来犯,我们还有时间准备。”
萧弘嗯了一声,于是便不在说话,低头用膳。
萧弘扒拉着米饭,忽然碗里多了一根鸡腿,他微微一愣,抬起头来,就见贺惜朝一脸无奈地问:“今日的白米饭是不是特别好吃,菜都不需要夹了?”
贺惜朝本不想打搅他思虑,可看这人机械地下了半碗白饭还无知无觉的,终究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萧弘怔怔地盯着碗里的鸡腿,忽然唤了一声:“惜朝……”
这两个字仿佛一只重锤,打破了他们努力维持的虚幻平静,毁了那点自欺欺人,将赤摞裸的现实放到了他俩之间,无法逃避。
今日这饭是不能好好地吃完了,贺惜朝轻轻地放下筷子,深吸了一口气道:“方才我问了老师太子妃的人选。”
萧弘瞬间整个人僵住了,呆愣愣地看着他。
“老师说人选应该已经定了,可皇上没宣旨便不肯告诉我。”
听着贺惜朝淡淡的声音,萧弘鼻子蓦地酸了起来,他瓮声道:“是谁重要吗……反正都不是你。”
这话让贺惜朝心中顿时苦涩蔓延,他苦笑着扯了扯嘴角:“重要也不重要,只是萧弘……我很抱歉,我们好像是真的走不下去了……”
这似乎是贺惜朝第一次承认他的失败,向命运低头。
这话开不了口,一出口,悲哀如潮水一般涌来,淹没了那颗跳动的心脏。
所有为之坚持的努力,费尽心思的挣扎,这三年多心意相通的美好通通在这句话中如烟消云散。
生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