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现在做什么。因为今晚宴会的特殊性,五郎既非术士,又和曹聪等人不算相熟,不好出席只得一个人留在小院。
也不知五郎有没有好好吃饭?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院外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李流光微微一顿,朝着院门处招招手,蔡伸披着月光一溜烟小跑了进来。
“小郎君。”
“五郎让你来的?”
“是。”蔡伸小声道,“公子在前边等着小郎君,让我过来看看这边的情况。”
李流光的嘴角不由翘起,吩咐道:“你先回去,我跟舅舅说一声便去找五郎。”
打发走蔡伸,李流光心情很好地回转花厅。程彦中注意到他的神色,含笑打趣:“小七可是出去一趟捡了几贯钱回来?”
李流光笑而不语,解下大氅走到程彦中身边,轻声说起送曹聪等人的事。其实也无甚好说,该表的态他们在宴会上已表过,临走时不过日常寒暄而已。
程彦中听完略作沉思,突然说起一事。
“小七我打算回协会一趟。”
李流光心中一动:“舅舅是为了我的事?”
程彦中笑道:“也不全是为了小七。”他示意李流光坐下,解释道:“原本我担心曹聪他们借圣域注册一事为难小七,不过今晚过去这件事就过去了,小七也无需再记挂心上。只是他们虽然不提,小七你没有身份证明终究是一个纰漏,宜早不宜迟还是需要注册一个身份卡的。我回协会,一则是为着这件事,另一则是打算把协会的实验搬到安北。”
说到实验,他轻点着桌几,笑盈盈地望着李流光:“小七可不要忘了答应我的事,舅舅的实验能否成功就看小七你了。”
李流光郑重地点点头,把煤气的事放在了心上。
第143章 青黍
半个时辰后, 李流光略带沮丧地跟舅舅告辞,离开了花厅。
大概是晚上羊肉汤喝多了, 脑子有些迟钝。李流光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眼下他虽然无法丢下安北不管,但短时间跟着舅舅回长安一趟,看望下家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听舅舅的意思最晚年后就会回来, 算上来回路程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是这段时日回鹘有什么异动,有他留下的火铳、有工坊出产的火药和望远镜,想来安北也无甚可担忧的。
他忍不住想,从来到这个世界,他还从未跟阿耶和阿娘分开这么长时间呢。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 舅舅并不赞同这个主意。
说起来根源还在于李流光自己。
谁让他三言两语忽悠地曹聪和柳木舟选择留在这里。能让两名高高在上的术士放弃安逸的、熟悉的环境, 千里迢迢来到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乡下, 为的是什么?程彦中和李流光都明白, 必然是为了无法割舍的利益。简而言之实验、论文、积分是促使他们留下的动力。结果两人前脚刚准备大展身手, 李流光挥挥手要回长安一趟。不说耽搁的实验进展, 就说曹聪和柳木舟会不会觉得受到怠慢, 从而心生埋怨。
再者李流光和程彦中都回长安, 安北没有人可以辖制曹聪等人, 也并不妥当。
当然,程彦中并未忘记自己来安北的目的,笑着跟李流光说,若他决定就此回长安不再管安北的事,那么程彦中会帮着劝说曹聪等人一起回去, 也免得他们协会、安北两地奔波。
如此李流光只得放弃跟舅舅一起回去的念头,恹恹地寻到沈倾墨处。
大约是怕惊动程彦中,沈倾墨只带了蔡伸一人。柔和的月色下,沈五郎披着墨色大氅立于一处假山下。瘦骨嶙峋的山石同他的影子纠缠,好似一个巨大而孤独的茧,将沈五郎整个包拢在阴影里面。
李流光不由地加快脚步。
沈倾墨已迎了过来。
“七郎。”
他伸出手握紧了李流光,窥到他神色不好,担忧地问:“可是出了什么事?”
掌心的温度让李流光柔和了表情,轻声道:“没什么。”怕沈倾墨担忧,他解释道:“是舅舅准备回长安一趟,我原想着跟舅舅一同回去看看阿娘他们,不过舅舅说起曹聪术士几人在安北,不赞同我跟他一起回去。”
不等沈倾墨说什么,转头他又道:“舅舅说的也有道理。便是我跟舅舅一同回去也待不了几天,反而容易勾的阿娘东想西想心绪不稳。不若等安北这边稳当了,再回去长长久久陪在阿娘身边。”
他虽自我开解,言语间还是免不了有些遗憾。
沈倾墨手上用力,轻声道:“以后我陪七郎回去。”
李流光轻声笑了起来。
若是依着沈倾墨想,回长安有什么好!他这辈子最快活的日子便是在安北的这段日子。虽然现在他跟七郎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但那些人都是不相干的外人,终究是七郎跟他一起相依为命。若是回了长安,七郎身边有家人有朋友,他又能排在何处?
不过看七郎说起回长安满脸憧憬的样子,沈倾墨还是压下了这个念头。想着回去便回去,就算是回了长安,七郎也是他一个人的。
因着这件事,两人没在外面耽搁,径自回了住处。
简单洗漱过后,李流光换了件家常衣裳,便摊开笔墨凝神细想起来。
要托舅舅带什么回长安呢?
玻璃、镜子是必要的。他边想边提笔记录了下来。土豆、辣椒……这些都是大唐没有的,也得送一些回去给阿娘他们尝尝鲜。还有什么?李流光心中一动,提笔添上了“青黍”二字。
“青黍?”
陌生的名字吸引了一旁研磨的沈倾墨,他略微思索挑眉问道:“青黍可是七郎你常哄我吃的黍米?”
李流光点点头,想了想说:“也不知阿娘吃不吃得惯?”
大唐主食结构主要是饼和饭。其中北方以饼为主。这里的饼并不是李流光后世熟悉的“饼”,它的含义要比后世宽泛的多。除了面糊外的各种成型面食都可以称之为饼。当然,并不是说北方不吃米,而是饼占据的分量多。
李流光在国公府时,主要以吃饼为主。至于米,则是一些稻米和栗米,偶而黍米。
然他和沈倾墨说的黍米,又不同于过去的黍米,是一种来自星盟的高等作物,隶属于三级草本植物的青黍。青黍外观酷似常见的黍米,体型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但味道却略有不同,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口齿浓香。
据客服先生所言,三级青黍富含硒、锌、铁等矿物质,属于高能量作物,对于人类十分有益。短时间食用或许看不出什么,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妙用无穷。
但正如星盟那句谚语,一分价钱一分货。青黍虽好,价格也容易让人激动。李流光当年在小韩庄时,曾出售给星盟一批粮食。哪怕他正赶上粮食高价,也不过才一吨2.5星币。若用来购买青黍,这点钱大概只够买半斤。
以至于李流光自觉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也舍不得大量购买青黍。即便在安北,能吃到的青黍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他之所以邀请柳木舟来安北,目的便是种植青黍,这也是草原环境下唯一适合种植的高等作物。
两人刚谈到青黍,一阵扑鼻的香气便从屋外传来。
有伺候的下人轻手轻脚走进屋,手脚麻利地将几碟果子,并一碟炸的金黄的米糕摆在两人身边的桌几上。这是工坊为几位习惯熬夜晚睡的术士提供的宵夜,炸米糕的原料正是价格高昂的青黍。
“是管事让送来的?”
沈倾墨随口问了句。
下人慌忙应是。
沈倾墨满意地捡起一个米糕递给李流光。两人平日睡得早,倒是没有吃宵夜的习惯。今晚忙着盘算送回长安的东西,不知不觉过了休息的点。也算管事有心送了份宵夜过来。
李流光不忙着接米糕,却是突然想到什么,跟沈倾墨道:“还的给阿娘准备一份方子,免得国公府的厨娘不认识这些东西。”
他提笔记下,似不经意又道:“这些东西我准备两份,一份送去国公府,一份托舅舅送去宫里。”
屋内变得有些安静,沈倾墨不说话,半晌才低低应了声:“……好。”
……←思←兔←文←档←共←享←与←线←上←阅←读←
次日清晨
程彦中一早便吩咐下人收拾行李。他既是打算回长安,便不准备再拖延。
何洛会和程奇早已习惯了老师的做派,手脚麻利地指挥着小厮清点起里里外外的诸多物品来。
从厚厚的笔记到日常把玩的玉如意,从程彦中惯穿的衣物到熟悉的摆设……这些都是程彦中路上可能用到的物品。尽管程彦中一再吩咐精简,两人依然收拾出四十多个箱子。这还是他们不久会再回来,许多东西都留在了安北。
“老师。”
亲自监督着下人将这些箱子都送上了飞空艇后,程奇回到程彦中身边,小声道:“东西都收拾好了。”
程彦中满意地点点头,问:“跟曹聪术士他们说过了吗?”
“已经说过了。”程奇道,“曹聪术士写了一封家信托您带给他的夫人,我放到编号三号的箱子内了。”
程彦中微微颌首,表示知道了,想了想又吩咐了句:“你再去跟小七说一声,我们中午就走,他不必送了。”
时下风俗,送别往往讲究十里长亭一路相送,从早送到晚。有时候天晚了,还要歇息一夜第二天继续送。这也跟时下交通不便有关。很多人一分别可能就是一辈子,自是涕泪交加、情难自禁。
程彦中本身不喜这一套,又担心小七兴师动众,才要程奇提前去说一声。
哪知不等程奇出门,李流光便寻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众多下人抬着十几个箱子。程彦中尚在屋内便被惊动,不免好奇地走到院子,看看小七又闹哪一出。
“舅舅。”李流光打了声招呼。
程彦中笑着应了声,又指着众多箱子问:“这是什么?”
“是托您带回长安的东西。”李流光脚步轻快地走到程彦中身边,一一指着箱子解释说:“红色签子的是送到国公府的,绿色签子的要送到宫里,黄色签子的是给舅舅用的。”
国公府、宫里……程彦中失笑:“哪里就缺小七你的东西了。”
他说着饶有兴趣地走到插着黄色签子的箱子前,掀开想要看看里面是什么,结果映入眼帘的是堆放整齐的黍米。
黍米?!
程彦中的表情不自觉变得古怪起来。
第144章 适应
尽管程彦中说了不必相送, 但曹聪等人依然出现在了送别现场。
作为偏向理性的术士,几人都没有作出依依不舍的小儿女态。便是李流光, 也只是祝舅舅一路顺风, 早日回来,没有再说别的。
程彦中笑着接受了几人的祝福,拍了拍李流光的肩膀, 转身大步走上飞空艇。
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