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威尔对我的出现似乎不是很反感,本来都要试探出来了,但是里奥突然出现,我没法继续下去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是的,先生。”
“莱昂纳多。”大卫·格芬嘴角抽[dòng]了一下:“他可真是直的过分。”
萨姆原本想回答“我并不这么想”,但是大卫·格芬突然丢掷的问题转移开了他的注意力:“其他方面呢?你有和他聊什么话题么?”
“时间根本来不及。”萨姆有些惭愧地解释说:“里奥出现的太快太突然了,我根本什么问题都来不——”
“够了,不要说了。”大卫·格芬语气变得不耐烦起来,他焦躁地说:“你引以为豪的男女通杀的迷人魅力呢?不得不说我有点失望,萨姆,现在,你可以出去了。”
大卫·格芬对威廉·布兰德利是很感兴趣,而且这兴趣并不仅仅局限在对方年轻完美的禸体上——他和好莱坞的其他大佬们,这几天都听到了不少讯息,罗德里克家族年轻的继承人兰斯·罗德里克似乎正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最近都在跺脚寻找的那个人。哈,小罗德里克真是不简单,居然能从索罗斯和朱利安那群鲨鱼口中抢食,还抢下来那么肥的一大块肉,幸亏他是姓罗德里克,如果换成是个无名氏,哪怕侥幸在亚洲大赚了一笔,回到美国也会被那群鲨鱼找麻烦找到破产的。
而大卫·格芬在洛杉矶开会计事务所的朋友,昨天在晚餐时也跟他聊天说,好莱坞有一名非常年轻也非常红的演员,近期账户上的资金流动非常频繁,而且金额非常巨大。“你知道吗大卫,镇上或许即将诞生一个新的亿万富翁,稀奇的是这位新的亿万男孩是那么的年轻,而且居然不是通过片酬,而是华尔街发家的,简直是传奇了!”他的朋友当时原话是这样说的。
虽然由于客户保密协议,朋友无法对大卫·格芬透露那位“亿万男孩”的名字,但通过朋友的种种暗示,大卫·格芬还是知道了那个神奇的演员是谁:威廉·布兰德利。
要说威廉·布兰德利和兰斯·罗德里克,这两位全美著名的青梅竹马至交好友彼此近期的财产膨胀之间一点联络都没有,大卫·格芬是绝对不会信的,威廉·布兰德利是靠小罗德里克的提携才身价倍增的吗?镇上最近疯传年轻的罗德里克似乎有意涉足好莱坞,这件事又跟布兰德利有没有关系?
身为光明正大出柜多年的资深老GAY,大卫·格芬已经很久没对一名年轻男人燃起如此浓厚的兴趣了,虽然威廉·布兰德利不是他以往青睐的型别,但那双充满魔力的绿眼睛的确让每一个有幸直视过的人都无法抵挡;身为梦工厂的拥有者之一,大卫·格芬又担心在美国犹如霸王龙一般的罗德里克突然横插进好莱坞,会不会对如今七大主导的权力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更重要的是,兰斯·罗德里克和威廉·布兰德利到底是朋友关系还是不止是朋友,也关系到他能不能想方设法诱惑到这块世纪末最诱人的鲜肉。
大卫·格芬想从威廉·布兰德利身上知道很多很多事,但要他自己去套话未免太有失身份,而且太容易引起对方警惕了,所以他才让自己最喜欢的萨姆去和威廉·布兰德利谈天交朋友——没想到,萨姆连最基本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这简直太让大卫·格芬失望了。
“嘭!”“咚!”一声,一个银铸的烛台被大卫·格芬猛地丢出,砸在墙壁上发出一声巨响后,又落入厚厚的地毯中产生一记闷响。
大卫·格芬突然爆发从怒气让萨姆害怕极了,他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转身诚惶诚恐的跑出了房间。
……
威廉并不知道在大卫·格芬的派对上数位好莱坞大佬对他态度非同一般,是因为在这个没有绝对秘密的世界里,他想隐藏的很多资讯已经悄无声息的在暴露了。
有心人早已加大了对威廉的关注,而还不知道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业内讯息灵通人士)的威廉,还在试镜之余,兴致勃勃的扮演着他给自己新增的慈善家角色。
“嗨,诺兰先生,这里是威尔,听说你在找我?”
第91章 布拉德·皮特
“虽然一开始看剧本的时候,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马丁·斯科塞斯的《计程车司机》, 想起了保罗·纽曼的《骗中骗》, 甚至想起了亨利·布列松的《扒手》, 但是我最后发现, 最接近的还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迷魂记》。”
自从上次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剧本《追随》的存在后,威廉就上了心,他从经纪人亚蒙·高夫曼那里要来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联络方式,联络到了对方,并在亮明身份后, 表示如果《追随》还没有正式拍摄的话, 他可以做影片的投资人并在电影发行时给予帮助。
这对大学在伦敦就读, 对好莱坞几乎一无所知, 而且专业是英国文学, 只是和大学社团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业余兴致勃勃的准备拍摄电影的“外行人”克里斯托弗·诺兰来说, 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基督啊,他们正处于没钱没人没关系的最窘迫境地,如果再找不到对剧本感兴趣的人, 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16毫米”社团的朋友们, 就准备自己集资购买装置自己当演员哪怕卖掉内裤也要先把片子拍出来再说了!
但是一夜之间,他们突然结识了好莱坞风头最劲的年轻新贵,并获得了对方的青睐, 有了一条直通好莱坞的捷径——虽然在一开始接到那位自称是威廉·布兰德利助理的电话时,他们还以为对方是恶作剧,但当伦敦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师带着投资协议和支票, 声称是是威廉·布兰德利的代理人来与他们商量电影投资事宜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朋友们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梦,而是美妙的现实。
哈利路亚!克里斯托弗·诺兰现在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追随》的剧本出炉后,“16毫米”社团的其他成员都建议克里斯托弗·诺兰就在伦敦本地找投资找电影公司(因为16毫米是伦敦大学的社团,成员也多数都是英国人),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自己坚持也要将剧本邮寄去好莱坞赌一把,现在,他知道自己赌赢了!被其他社员寄予厚望的伦敦电影人没有对他们多看一眼,反倒是万里迢迢外的好莱坞抛来了珍贵的橄榄枝!
所以克里斯托弗·诺兰无法不亲自打电话感谢给予他机会的人,也就是威廉·布兰德利。
通话的前半部分是尴尬和生疏的,充满略显冷场的自我介绍、寒暄和生硬的感谢——没办法,谁让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个英国人呢,他们天生不擅长初次聊天就和人热情相对,除非是谈天气——不过在威廉主动聊起了电影后,话题渐渐打开了,电影显然是存在于威廉和诺兰之间的最大共同点,而当他们谈起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追随》时,气氛显然更热烈了,后者也抛弃了英国人对外永远彬彬有礼的那一套,话语变得又多又生动。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回答里能听出明显的惊讶和欣喜:“是的,没错,《追随》正是一部向希区柯克致敬的作品,希区柯克是我想要拍电影的最大原因,我想成为和他一样拥有奇思妙想的导演。”
虽然《追随》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但如果把这种倒叙正过来按照时间线叙述,就能发现这和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拥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说男主角的爱好/职业就是跟踪别人,他们都跟踪了一名美丽的金发女子并且爱上了对方(虽然初衷不同),然后又都被欺骗并落入了一个连环圈套当中。
“你想把《追随》拍成什么样的风格,克里斯?是昆亭塔伦蒂诺还是科恩兄弟,或者说就是纯粹的希区柯克?”
“昆汀和科恩兄弟虽然很棒,但我很确定自己想要的不是他们的风格,当然,也不能纯然的模仿希区柯克。”克里斯托弗·诺兰说:“我想以我的方式来组织这个故事,让人们日后看到这部影片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名字,克里斯托弗·诺兰,而不是昆汀科曼兄弟斯科塞斯或是其他什么人。”
“非常棒的理想。”威廉说:“自从黑泽明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开启了多执行绪叙事模式后,导演们讲故事的手法就很久都没有过进步了,想要开创出专属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先不说能不能办到,单是有这样的野心和自信,就很令人敬佩——”│思│兔│在│线│阅│读│
亚蒙·高夫曼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威尔,我们到了。”
“给我一分钟。”威廉捂住话筒对经纪人点点头,又对电话那头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说:“抱歉,克里斯,我得挂电话了,半小时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试镜。如果电影拍摄后遇到什么麻烦,或是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打电话给我或是去找上次那个律师,好吗?”
“好的,威尔。”克里斯托弗·诺兰赶在电话结束通话之前说:“等影片拍完并且剪辑好,我,我想邀请你当第一个观众,可以吗?”
“我的荣幸。”
“谢谢。你的意见对我来说很重要。”
看到威廉结束通话电话,亚蒙·高夫曼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亚马逊的股票节节攀升,短短数周内股价已经翻倍,亚蒙·高夫曼看着个人账户上不停上涨的数字最近心情愉悦的近乎飞翔,加上以前种种发生在威廉身上的奇妙感应和宛如上帝私生子般的好运,亚蒙·高夫曼现在已经不会去质疑威廉所做的大部分决定了(当然某些一听就很荒谬的主意他还是要全力制止的),不顾如果有疑惑的话,亚蒙·高夫曼还是要全力弄个明白的。
或许在未来不久,当他手中的能量已经不再能为威廉提供帮助,反而是威廉一力提携着他前进的时候,“我的男孩”这样的称呼他也不能再光明正大的说出口了。
这绝不是亚蒙·高夫曼在为未来自己可能被抛弃的命运担忧。绝不。
——好吧,或许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儿。
“克里斯托弗·诺兰有多特别。”威廉一边对着车镜调整领带一边说:“你以后就会知道了。”
“又卖关子。”亚蒙·高夫曼抱怨的嘟囔道,语气里却没有一丝的不满,并且他还在脑袋里给自己记了个备忘录:关注克里斯托弗·诺兰和《追随》,如果这个人在好莱坞的确有发展潜力的话,签下他。
……
“环球最想要的演员就是你或者布拉德·皮特,今天的试镜就是最终角逐了,能左右试镜结果的人,除了制片人吉姆、导演马丁·布莱斯特和演员工会的人外,还有斯塔西·施耐德,没错,就是在《新汤姆历险记》里放了我们鸽子的那个女人,《遇见乔·布莱克》算是环球今年比较大的电影专案了